今年创业圈最为火爆的莫过于共享经济与人工智能,橙黄之战胶着,阿尔法狗大放异彩。其实,在20年前,人工智能雏形就已经诞生,那就是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的“深蓝”电脑。但在此后,人工智能进入了漫长的“休眠期”,直到20年后的今天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AlphaGo再一次毫无悬念的打败了人类最强棋手,而这一次带来的人工智能潮流再也没停止下来。
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在61年前就提出来了,期间的发展历程也三起三落,为什么会在今年集中爆发?
驱动人工智能爆发的先决条件
现在,物联网、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和人脑芯片这四大催化剂的发展,以及计算成本的降低,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这里只提物联网、大数据以及深度学习。
物联网——物联网提供了计算机感知和控制物理世界的接口和手段,它们负责采集数据、记忆、分析、传送数据、交互、控制等等。摄像头和相机记录了关于世界的大量的图像和视频,麦克风记录语音和声音,各种传感器将它们感受到的世界数字化等等。
这些传感器,就如同人类的五官,是智能系统的数据输入,感知世界的方式。而大量智能设备的出现则进一步加速了传感器领域的繁荣,这些延伸向真实世界各个领域的触角是机器感知世界的基础,而感知则是智能实现的前提之一。
大数据——根据统计,2015年全球产生的数据总量达到了十年前的20多倍,海量的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而数据和以往的经验,就是人工智能学习的书本,以此优化计算机的处理性能。
深度学习算法——最后,这是人工智能进步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当前人工智能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核心技术,深度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例如,如果我输入了猫的脸,出来的却是狗,那训练系统就会告诉你的网络说这个是错误的:这不是狗,这是猫。那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微调,以便于下一次机器看到这个脸时,能识别出是猫的概率高一些,出来狗的概率低一些。
人工智能好比人,物联网赋予了它感知世界的能力,大数据给予了知识量的储备,深度学习算法则是让人工智能拥有无限的可能。正是因为当下这几大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让今年被成为人工智能爆发“元年”。
相比于关注人工智能侵占工作机会。我们要做的,是不断的学习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这种工具。
人工智能只是种工具,或者资源。重要的还是使用工具或者资源的人。
计算机诞生以后,很多原来繁杂的工作都被计算机替代了,但是相应的人类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人工智能会替代一些流程化的、机械化的工作,但是在此之上会围绕人工智能诞生新的工作。这些新的工作,可能会蕴含许多大机会。
就好像蒸汽机、汽车、计算机、智能手机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那些快速适应技术变迁的人和公司,都把握住了时代的机会,站在了浪潮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