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很多省市也在不断开展着不同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建设,而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也是巨大的市场机遇。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400—800亿的设备接入物联网,跟政府管理相关的设备有70多亿,其中绝大部分需求是来自于智慧城市的连接需求。
老百姓需要的智慧城市,就是生活越来越方便,办事越来越高效。
很多城市,在城市管理和规划建设中,都在打造智慧城市的概念,到底有没有真正实现“智慧”呢?可能城市管理者、建设者的设计理念和落实效果,跟老百姓的切身感受还有一定出入。
就拿太原市为例,打造了这么多年的智慧城市,连最基本的公交站牌提示都没有。而且太原市的道路大部分都是近几年修缮改造的,站牌也是新换的。而站牌提示在很多三四线城市都已经实现了,下一趟公交车在什么位置,大概还有多长时间,乘客一看就一目了然。如果需要等时间太长,或者可以选择出租车、自行车等其他交通方式。
还有电子政务,虽然山西这几年干部作风转变不少,窗口服务单位的态度也大为改观,但有些时候,老百姓办事还是存在“等等等”的现象。其实,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老百姓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事情通过手机就可以办了。就像医院预约挂号一样,工商税务公安等窗口服务项目,完全可以实现网上预约,需要准备什么资料、表格填写规范、进展到什么程度也可以网上查询,甚至可以网上提交。信息化办公,既提高了窗口效率,减少了办事人员的工作量,也省了老百姓跑冤枉路。
很多内陆城市逢雨必涝的问题,总是说百年不遇,千年不遇。那么,在城市规划改造中就应该考虑到历史降雨最大值是多少,再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排查测算,需要怎么改造,扩容多少。泄洪系统排水系统实现根据雨量分级启动,不再让老百姓每逢下雨必“看海”,这就是基本的智能。对于城市建设专家和有关部门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就看具体做不做了。
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是赶时髦,炒作概念,而是要实实在在一点一滴地在城市建设中融会贯通,让老百姓生活更便捷,让政府和社会服务部门办事效率更高。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上一篇:智慧社区建设 开启生活新模式
下一篇:智慧社区小区建设 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