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随着一个胖子的演讲拉开序幕。但人工智能技术未达,资本间已经开始暗中涌动。市场的嗅觉敏锐地捕捉风口,在2016年涌现的独角兽企业中,超过半数宣布要进军人工智能行业但,甚至有人戏称:“不管哪个行业,不与人工智能相关,投资人都不愿见”。
当下的火热让我们喜忧参半:虽然看到资本活跃,但又担心躁动过后回归“烧钱”的套路。所以,必须清醒地重新梳理有关人工智能的一切认识,伺机而动好过盲目躁动。
人工智能更像驱动力
当提及“人工智能”一词时,很多人会把它归为技术名词,随之想到的也是算法、机器人、CPU、系统架构等,这样的认知会把人工智能推向技术神坛,但却远离了“人间烟火”。
在谈及“人工智能”的内涵和背后故事时,中科院院士胡明义先生表示:人工智能更像是一种能源,像水、电一样成为驱动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当人工智能流入到不同行业,就会滋养这些行业的发展。只是不同行业在人工智能的参与下会有不同的成长速度。
人工智能是行业发展的驱动,这明确了人工智能的必备——迎合行业需求,解决痛点。在技术升级和变革中,需要考虑为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头到尾渗入行业才能更好驱动行业发展。
以视频监控为例,如果只是把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引入,那么只是在数据分析中提升效率,而如果考虑人工智能如何驱动安防发展,就会研发高清摄像头、智能芯片、视频数据处理平台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让人工智能从数据采集源头开始就发力,源源不断地驱动安防产业变革。
举例来说,首要驱动力是“人脸识别”,当摄像头能够精准的识别镜头中的目标是业主而不是外来人员,并且通过数据的不断更新采集,进化,让识别更加精准。而后续的研发高清摄像头、智能芯片、视频数据处理平台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让人工智能从数据采集源头开始就发力,源源不断地驱动安防产业变革。
其次的驱动力则是“数据处理平台”,海量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是关键。对公安部门、反恐部门来说,需要对视频数据分类处理,而且对同一数据需要结合需求“贴”不同标签,之后汇总为大数据深度分析。
结合某地侦破案件的实例来说,通过搜索某一车辆的行驶轨迹和嫌疑人出没地点、时间,可以分析出藏匿地点和逃逸方向,警方在短短48小时内就侦破案件。这其中既需要高清摄像头的捕捉画面,也需要数据处理的智能分析,人工智能真正像驱动力一般助力安防行业。
场景落地是才是关键
就从安防领域的应用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驱动力需要在落地场景中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只是实验室中的研究成果,不能落地具体场景或应用,也是徒劳。
在场景落地后,人工智能的任务还未完成,还需要对模型反复训练、优化,用现有数据不断“训练”机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让机器的“智商”更高。据阿里云前技术前总监介绍,在智能家居产品研发中,模型优化尤为重要。在数据积累过程中,就需要开始提升模型性能,通过提取多个维度的数据和建立模型的更多分析维度,让模型在有限数据的训练中就能提高精度,不必等到数据积累完成才开始考虑场景落地问题。
引用马云大大的一句话来说,人工智能需要在实实在在的产品中才能走向受众,大面积推广。以智慧社区这个行业为例,就需要和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小区智能化改造有关小区的方方面面这些结合起来。
关于智慧社区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几乎所有风险投资人都认为,创业要在一厘米的宽度上,打出100米深的井。但面对社区创业这样一个具体的环境,如此多的单点切入的模式想做成平台的大部分都死了。但其实不应该这样,零壹互联创始人韩先波先生表示:从最难的开始做起,针对物业、地产和业主,只有同时创造诸多价值,才能产生粘性,否则都是蜻蜓点水,得不到他们真正的拥抱。
最后,从人工智能对大数据的需求来说,与垂直领域伙伴合作是获取用户交互数据的根本,未来有可能把智能家居、车载系统、娱乐界面和手机界面的数据都汇总,让技术明白“人类语言”,甚至通过不同语气揣摩人的情绪,让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中更加友好,冷冰冰技术变为“暖男”。
在人工智能大潮中“伺机而动”,需敏锐要眼光和清晰思路,首先要从行业应用出发提供全盘解决方案和硬件支撑,让人工智能像能源一样驱动行业发展。当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还需要在垂直领域中联合伙伴,获取交互数据,不断提升反馈和自主学习能力。这都是很多入局者尚未意识到的关键,只关注软件,不做硬件提升,只关注技术、不做生态联合,结局都是死路一条。
文章来源:1号社区
上一篇:解密:大数据如何应用于智慧社区
下一篇:楼宇对讲安装需注意四大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