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对于生活舒适性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年初开始,智能小区建设的话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随后关于智慧社区的讨论热度一直持续至今,社会大讨论也刺激着行业内对于“智慧社区”的思考,究竟怎样的行业标准才算得上“智慧社区”呢?建设智慧社区有什么意义,是否会成为未来建设的潮流呢?
最早的“智慧社区”为交大智能小区,当时最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就是现在每个小区都会配备的“门禁系统”。随后交大又推出了交大绿岭,这次加入了新风系统,以“绿色健康”为卖点。2014年,歌德堡、壹中心、金科·东方雅郡和中信城等多个楼盘都相继打出了“智慧社区”的旗号,小区智能化的普及达到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并且这些小区的建设也更加接近智能化的定义,都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将各种生活功能统筹于一个客户端之上,甚至一些楼盘试图用新的电子设备开发出自己的社区文化,但是这些项目都只是在门禁升级、网速提升、增加公用设施等单一方面提供服务,所能实现的功能都相对较少,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系统。
对于智能小区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关专家表示,需要从安防、生活便捷度、健康、社区文化等居住生活的基本要求中融入智能化的软硬件设备,形成一个从家庭内部到小区公共部分全方位覆盖智能化因素的生态圈。尤其是邻里互动平台,这是智能化开发的一个大方向,现在的楼盘开发已经不再像以前仅仅是“修房子”了,而是要构建出自己的社区文化,具有创新性,这一点智能化的服务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专家:智慧社区必然会成为潮流
在实现建设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中,智慧社区的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智慧型社区的建立,将现代信息技术、社区家居、社区物业、社区医疗、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网络通信等各方资源与需求整合在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之中。“所以智慧社区无论从市民需求上讲,还是从政府主导要求看,都将是未来的潮流。
据了解,2012年到2013年之间,北京、上海、广州分别发布了一些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指导标准。就北京而言,目前全市已经建成43个街道实现智慧社区全覆盖,全市共有1672个星级智慧社区。预计2016年还将推进约500个智慧社区的新建工作和400个左右已建成星级智慧社区的升级工作。智慧社区的建设工作正在我国一线城市如火如荼的开展。
开发商:智慧社区打造要低成本高营收
记者在采访城南某楼盘项目经理王先生时,他这样说道:智慧社区对我们而言,更加关注的是社区服务功能的全覆盖,比如居住安全、家人健康、生活便捷、互联网综合服务、社区环境改善、家庭教育平台、社区邻里交流等等方面。并且智能家居与社区产品的功能应该互通互联,产品的软件、硬件和服务要三方结合,不能是单一的,全方位覆盖需求才能持续升级用户体验,而且从我们的角度上来看,这个智能系统还是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和不断升级才行。”
“当然从造价方面看,建筑整体投入的成本,以及后期物业产生的运营费用都很重要。”蓝光某楼盘的物业管理人员这样对记者说,“我们需要成本低、后期运营费用低的产品。”
智能化发展论坛了解到国内外差距
总结起来看,虽然开发商普遍都希望提高自己楼盘的安全性,也希望能采用高科技来丰富自己的项目,但对智慧社区的认知也比较有限,他们更多会从商业市场角度考察智慧社区的建设,是否能节约成本,创造收益是其更为关注的。而从购房者角度来看,对智能小区的认识比较单一,但是要求比较全面,希望自己购买的服务能物超所值。
上一篇: 智能门禁系统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