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详解智慧社区的进击之路

编辑:1号社区 时间:2016-07-27 13:34

    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发展信息惠民应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得到国家及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去年中,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将推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充分发挥极具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保证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去年底的某智慧城市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表示,“现在全国不同类型智慧城市试点加起来有409个。其中,住建部系统有202个,科技系统有20个,工信部有68个,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有39个等。这些数据加起来扣除重合的,所有的国家试点有286个。”      2014年5月,住建部就已提出到2020年智慧社区比例超过50%的长期目标,前不久住建部颁布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指出,2015年全国要启动50多个试点项目。为了响应政府号召,获取政策扶持,所以才会有不少IT、房产企业积极的推出“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这是需要技术和资金的,对于一般社区创业者而言门槛太高。  

详解智慧社区的进击之路
   所谓社区O2O,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普及的软硬件条件下,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实现“线上支付、线下消费”闭环,完成产品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其核心是以社区生活场景为重心,打通用户与商家及服务者之间的连接平台,主要包括物业管理、社区物流、社区消费、社交平台等四大版块以及相应增值服务。
  相比需要大投入的“智慧社区”是由政策主导推动而来,由互联网市场自发延伸形成的“社区O2O”能最大化的激发行业竞争与创新,对于目前大多数的社区O2O项目,并不需要太大的资金和太强的技术,多数都以服务为切入点。不过,如今的社区O2O与智慧社区越来越靠近,有非常多的社区O2O项目也开始涉足到社区内硬件环境建设,这或许反过来会促进智慧社区的发展。  
目前,社区O2O可观现金流的盈利模式仍没有浮出水面。以物业管理为例,万科2014年物业管理净利润仅3.8亿元,与其庞大的房地产销售相比九牛一毛。但是,移动互联网深度下沉,将极大地降低社区O2O平台建设的成本。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房地产开发空间见顶、资金利率长周期下行,社区O2O的盈利前景越来越可观。
  大家都在摸索智慧社区的有效模式。但比较成熟的做法是,房地产商在建造社区时把相关的社区配套服务放进地产里,以此提高房产品质,实现房产溢价,让消费者认可房子的价值,愿意多花钱购买。不过,这种模式更多地针对新兴小区,对老小区并不适用。还有一种模式则是由第三方公司建立一些社区之上的服务平台和O2O平台,专门服务于相关社区。由此他们可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社区养老、社区民生等服务。“当然,在智慧社区的建立过程中,政府也会参与进来。提供针对社区的政务管理服务是政府的基本管理职能,这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也没有具体的商业模式。”
  当下各方都试图从某一个角度切入智慧社区,并结合自身资源和专长去做这件事。未来,智慧社区的发展将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尽管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政府手中有很多资源与政策可以开发出来。因此,智慧社区可以背靠政府,以商业运营和盈利为目标,引入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比如,把地产商的资源、第三方机构资源、养老、教育资源整合,在这个基础上搭建平台,建立面向新老小区的所谓的加盟或创业式社区模式,以此推动社区服务标准化进程。又比如现在长沙地区新型智慧社区模式“1号社区”,主要基于智能硬件、物业管理和整合周边资源的方式将整个社区生活服务打造成智能平台。
  基于互联网“点击和流量为王”、“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公认法则,先期布局平台的时机已成熟,最关键的就是要掌握流量入口。在互联网时代,谁掌握流量入口,谁就在未来这一领域竞争中占得“山头”。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特别是新三板、战略新兴板、互联网融资的快速发展,为社区O2O并获得高估值融资、人才管理模式创新,以及股权激励也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