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伯恩斯坦《风险》中说过,企业兴盛或衰落、股市繁荣或崩溃、战争与经济萧条,一切都周而复始,但它们似乎总是在人们措手不及的时候来临。面临如今的情形,1号社区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也要思考目前的方向以及如何走下去。
现在看来,实体经济越来越萧条,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一个链条上的大量劳动力失业。个体店面现在根本开不下去,失业的人会越来越多,消费减少。关店,或意味着悲情退出,或意味着断臂自救,或意味着重心转移,或意味着调整。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认为,压垮实体的“真凶”是电商。但真是这样的吗?实际上,电商里的厮杀早已经是惨不忍睹——现在你也会常常听到一句话:电商越来越不好做了。难题撂在我们面前:实体萧条了,互联网也遇难了,我们何去何从?
实体经济到底有多艰难?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实体经济有多惨?网上流传的一个比方很贴切:20年前,你爸月薪500元的时候,一个打火机是1元,现在你月薪5000元了,一个打火机还是1元。这些制造业老板是不是很悲情?
4S店再现倒闭潮,汽车经销商遭遇寒冬在近两年的高速增长后,生产商向经销商大量压库,造成巨额资金积压。经销商为保证资金链不断只有亏本卖车,按照当前的产销规模,模糊的预计死掉30%左右才能够有足够大的市场。
实体经济举步维艰
农业,三大主粮价格全线下跌。工业,PPI连续49个月下降。餐饮,中高端的都卖自助餐了。酒类销量下滑,红酒烂市了。很多实体店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有的直接关门倒闭。按照目前的形式发展,未来几年,实体店倒闭潮会越来越猛烈。
实体店的倒闭,很多人便把视线转向互联网,然而互联网经济又是处于怎样一种情况呢?
过去10多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一直代表着最前沿的发展力量,在引领整个社会经济变革转型同时,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都在资本的助推下超速成长。
现在,超速发展埋下的隐患,开始集中爆发。
“互联网+”的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五一前,国务院下发了《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互联网金融成为重点清理整治对象。
五一假期,青年魏则西的离世,引发了公众对百度的声讨,以及搜索引擎商业模式的反思;深圳一女子搭滴滴顺风车遇害,互联网出行的安全也再度引发公众恐慌。
仿佛一夜之间,各类互联网创新就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受到的质疑也如风过浪起,沸腾难息。在这些问题背后,是互联网错了么,“互联网+”的下一步,又将何去何从?
互联网创业风口下逝去的公司
从1994年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这22年,历经门户为王、网游兴起、户外媒体崛起、搜索胜出、网络文学问世、电商混战、千团大战、网络视频争雄、社交热潮、P2P爆发、O2O潮涌等诸多创业风口。
这中间,一败涂地者、功成身退者、倾家荡产者、一夜暴富者不断涌现,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在互联网大潮中向死而生,但e租宝、顺丰嘿客、拍拍网、雅虎中国、e洗车的惨案还历历在目,成为在中国互联网创业风口下逝去的公司。
做电商的人都说:“刷是作死,不刷是等死,刷的就是存在感!”实体店有租金成本,网店也有流量成本,网店不断增多导致竞争的白热化,流量成本也水涨船高。
互联网竞争的惨烈,那是华丽丽的车轮战,是通过价格碾压来实现自己的生存的。现在的各种互联网创业风起云涌,不要多少年,90%都会倒闭。大浪淘沙,有数据显示,国内互联网公司一年消失了约480万家,只不过,互联网公司的死不像实体店死得那么直观。
我们的未来在何方?
实体店与电商竞争确实极不对称,实体店面临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还有卫生、消防、工商等费用,最后还有逐年攀高的房租,这些支出可不是小数目,而电商恰恰可以规避 掉。
也说是说,实体店将这些支出转嫁给了消费者,而对于电商而方,恰恰相当于让利给了消费者。于是,线上线下已然出现了两种价格机制。众所周知,消费者是有选择权,他们当然想规避被杀猪的可能。
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是相互依赖的,一方面需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则是在强调工匠精神的今天,把产品做到极致,打造自己的品牌,或许是一条出路。
第三是学会跨界打劫。这是一个跨界打劫的时代,你不跨界,别人就会跨过界来打你。卖手机的做汽车、做聊天的开银行、玩游戏的卖脑白金,如果有一天你输了,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时代,这就是命运。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汰旧换新是一个自我修复、自我强化的痛苦过程。推进“互联网+”行动,不仅要有具体措施,更重要的,是要给社会一种发展信心。
发展“互联网+”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断的创新和创业,改良中国私企的基因,从而创造更加公平的商业氛围。1号社区也应该以此为鉴,不断优化自己的核心,让作为互联网公司的创业公司,走得更远!